快三官网

  •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转型升级成效显现——2013年1-3季度增城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3-10-28 来源: 本网
    【字号: 分享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运行环境,增城以新型城市化发展为主线,坚持把稳增长和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保增长促转型,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推进,1-3季度工业、投资、消费、财政收入等指标增速均保持快速增长,增城经济运行保持良好的态势。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经济增长稳步提升

    据广州市统计局核算,增城前三季地区生产总值(不含广本)594.71亿元,同比增长13.9%,增速广州市(12.0%)和全省(8.5%)高1.9个和5.4个百分点。含广本地区生产总值671.46亿元,同比增长13.7%。第一产业保持平稳,实现增加值37.82亿元,同比增长2.9%;第二产业较快增长,实现增加值418.47亿元,同比增长14.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5.17亿元,同比增长14.1%。与上半年相比,第一产业增速提高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速回落4.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受商业和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下,增速上升6.2个百分点。第一、二、三次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67.38%31.41%,第二产业贡献率比上年同期(71%)回落3.6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比上年同期(23.2%)提高8.21个百分点。

    在广州市十二区市(县)中,增城生产总值增速(13.9%)居第3位,低于荔湾(14.5%)和番禺(14.3%)。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1-3季度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含广本)397.86亿元,同比增长15.0%,增速比上半年(19.2%)回落4.2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总产值1496.85亿元,同比增长17.01%,增速比上半年(22.02%)回落5.01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57.36亿元,同比增长19.6%,增速比上半年(24.72%)下降5.12个百分点。

    支柱产业保持增长稳定。汽车制造业增长有所回升,纺织服装制造业增速放缓。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01.97亿元,同比增长5.78%,增速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13.8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5.5%)回升0.28个百分点。纺织服装增长平稳,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60.51亿元,同比2.85增长%,增速比上半年 (12.73%)下降9.88个百分点。摩托车制造业增长回落,规模以上摩托车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4.09亿元,同比下降6.77,增速比上半年累计(1.59)下降8.36个百分点。

      在广州市十二区市(县)中,增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居第6位,低于萝岗(3692.9亿元)、南沙(1705.7亿元)、花都(1351.2亿元)、黄埔(1287.9亿元)和番禺(1141.8亿元)。增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居第1位。

    (二)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积极变化

    1、转型升级成效显现,工业高端先进产业地位进一步突显。在广州江铜增长带动下,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装备制造业五大行业均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实现工业总产值192.65亿元,同比增长239.2%,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219.4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分增长9.76倍、24.99%、26.52%24.03%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上年的5.44%上升到15.32%轻重工业生产的协调性增强,轻工业增长2.23%,重工业增长37.04%

    2、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由以房地产投资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实体产业和基础设施拉动。第二、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1-3季度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1.06亿元,同比增长33.25%,占全部投资的17.5%。二产中制造业投资46.14亿元,同比增长76%;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4.62亿元,同比下降61.6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66.52亿元,增长28%。其中房地产投资112.58亿元,占全市投资比重由上年的60.84%下降到51.41%。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3.98%,占投资比重由上年的12.03%上升到今年的14.27%。工业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由上年的22.66%上升到23.18%。服务业投资53.94亿元,同比增长96.77%。基础设施、工业和服务业投资大幅增长,对增城今后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

    3、财政税收持续增长,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税收保持快速增长。全市实现税收收入111.2亿元,同比增长26.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5.62个百分点,其中,地税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完成税收收入55.04亿元,同比增长48.58%,增幅比上半年收窄30.29个百分点;国税方面,在增值税以及企业所得税大幅增长的带动下,完成税收收入56.17亿元,增长11.17%

    实现公共预算财政收入46.22亿元,同比增长32.45%,完成年度任务的77.29%。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38.61亿元,同比增长41.79%,占公共预算财政收入的83.53%,比上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显示财政收入质量明显提高。主体税种中,增值税6.25亿元,增长35.26%,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完成10.083.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28%77.99%

    在广州市十二区市(县)中,增城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居第4位,低于萝岗(76.08亿元)、番禺(55.14亿元)和花都(47.14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32.5%)稳居第1位。

    4、工业企业利润快速上升。18月累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4.7亿元,同比增长31.88%;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13.6%,降幅比上半年(-38.77)收窄25.1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整体盈利状况继续好转,实现利税总额31.5亿元,同比增长31.28%;实现利润总额20.52亿元,同比增长43.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8.52,同比提高个38.96点。

    5、新增贷款规模继续增加。9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73.38亿元,比年初增加101.18亿元,同比多增106.89亿元,比年初增长17.68%;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95.69亿元,比年初增加159.69亿元,比年初增长19.1%。企业短期贷款增长稳定,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9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短期贷款余额271.18亿元,比年初增加63.31亿元,占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40.27%;中长期贷款398.39亿元,比年初增加39.96亿元,占贷款余额的59.16%。

    (三)消费、投资增长提速,外贸出口平稳

    1、消费保持快速增长。随着挂绿湖水利工程和教育城建设顺利推进,核心区农民安置补偿款如期到位,释放大量消费需求。前三季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52亿元,同比增长16.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157.39亿元和40.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45%和19.78%。全市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为372.29亿元,同比增长40.17%,增速比上半年(31.43%)提高8.74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额214.9亿元,增长66.27%。汽车、家具及家用电器等成为消费热点。1-3季度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长53.29%,家具销售额同比增长67.99%,家用电器销售额同比增长16.04%

    在广州市十二区市(县)中,增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居第8位,低于天河(1077.83亿元)、越秀(805.45亿元)、白云(643.11亿元)、番禺(655.77亿元)、海珠(541.37亿元)、荔湾(448.72亿元)和花都(254.87亿元);增速(16.3%)居第3位,低于萝岗(19.1%)和荔湾(16.5%)。

         2、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放缓。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9亿元,同比增长27.6,增幅比上半年(30.06)收窄2.46个百分点。国有投资大幅增长,民间投资增长平稳。完成国有固定资产投资55.3亿元,同比增长16.55%;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为109.92亿元,同比增长21.57,增速比上半年(12.77)提高8.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112.58,同比增长9.64%,增幅比上半年回落22.55个百分点。社会投资迅速增长。剔除房地产投资,其他固定投资达106.42亿元,同比增长54.34%,增速高于房地产投资44.7个百分点,占固定投资的48.59%,比上半年提高6.47个百分点。

    商品房持续热销,累计商品房销售面积236.9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8.55%;商品房销售合同金额210.1亿元,增长59.62%。按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合同金额计算,商品房销售均价8868/平方米,同比增长14.57%。

    在广州市十二区市(县)中,增城固定资产投资居第6位,低于天河(502.42亿元)、海珠(419.13亿元)、白云(315.77亿元)、番禺(314.34亿元)和萝岗(314.3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7.6%)居第4位,低于海珠(42.6%)、南沙(28.1%)、黄埔(28.0%)。

    3、外贸出口增长稳定,利用外资大幅增长。 1-8月全市实现商品进出口总值27.31亿美元,同比增长7.75%,比上半年(5.1%)提高2.65个百分点。其中,进口5.45亿美元,下降13.62%;出口21.86亿美元,增长14.83%,比上半年(14.75%)提高0.08个百分点。在出口总值中,一般贸易出口增长14.97%,加工贸易出口增长8.98%;主要出口产品中,纺织服装增长13.14%,机电产品出口出口增长26.79%,其中汽车零部件出口增长20.21%,摩托车及其零部件出口增长13.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24.78%。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亿1.1美元,同比增长96.96%;签订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3个,同比增长225%;合同外资金额1.41亿美元,同比增长10.92%。

    总体来看,增城经济运行总体积极向好,基本面比较理想,稳中有进的势头得到巩固,但经济运行还面临一系列风险,下一阶段,要进一步巩固经济上升的良好发展势头,坚持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在保证较快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二、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经济增长有所回落。前三季地区生产总值(不含广本)同比增长13.9%,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7个百分点。与全年15%的力争目标相差1.1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比上半年有所放缓,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仍需付出艰巨努力。

    (二)随着对比基数提高,工业增长压力逐步加大

    前三季我市工业保持较快增长,但从月度增长来看,工业增速波动较大。一二三季度累计分别增长20.97%、22.02%和17.01%。呈逐季波动上升态势。但三季度累计比上半年回落5.01个百分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支柱工业增长明显回落。规模以上工业三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701.97亿元,同比5.7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2.76个百分点,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低13.82个百分点。纺织服装业在转型升级中经历低潮期。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85%,增速比上年同期大幅回落16.15个百分点。二是亿元企业增长缓慢。全市180家亿元企业完成工业产值751.73亿元,同比增长8.89%,增速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平均水平10.71个百分点。亿元企业占规模以上产值比重59.79%,比上年同期降低8.36个百分点。1-3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7.3%,低于上年同期0.25个百分点。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融资成本较高,企业经营成本进一步增加。北汽将在年底试产,新增产能估计要明年才能体现,在对比基数提高和新增工业项目较少的情况下,增长压力逐步加大,工业生产形势仍不容乐观,要完成全年任务仍较艰巨。

    (三)税收对房地产业依赖较大

    本级税收收入中,房地产业实现税收19.2亿元,同比增长53.38%,占本级税收的49.73%,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下降5.3个和2.06个百分点,仍高于上年同期3.89个百分点。1-3季度地税收入55.04亿元,其中,房地产税收34.39亿元,增长72.11%,占地税收入的62.48%,比上年提高8.54个百分点。由于房地产市场受土地资源及政策调控等因素影响,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难以持续。

    三、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力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汽车、高端装备、总部经济等战略性产业为重点,培育高端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围绕广汽本田、北汽集团两个整车项目,推动汽车工业向高新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形成汽车整车、零部件和新能源汽车为主的汽车工业体系。大力推进高端装备制造、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以及现代信息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阿里巴巴华南物联网运营中心项目、中金数据华南数据中心、工信部电子五所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园区等项目加快建设。二是推动牛仔服装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建立健全牛仔纺织服装实力企业目录库和优化升级项目目录库,梳理一批生产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税收贡献大、劳动关系和谐的优质企业给予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加快培育总部经济。依托增城开发区现有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电子商务、物联网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业骨干项目,集聚发展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和物流总部,打造广州东部汽车生产管理与日系企业总部基地,吸引国内外知名信息服务运营商总部进驻或设立分支机构。依托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大力发展“地铁经济”“楼宇经济”和中小型会展经济,推动总部经济集聚发展。依托挂绿新城,加快完善总部经济示范基地规划,集聚发展旅游、休闲美食、金融、商务、会展及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吸引企业和金融机构总部、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进驻。利用广州教育城、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园区,发展教育、文化、商业、休闲经济等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

    (二)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升投资规模

    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动投资提速。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改善投资条件、优化发展环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抓手,紧盯项目建设进度,确保资金有效投入。主动对接,加强服务,加快重点项目落户。对有利于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发展后劲的政府投资项目要确保准时开工、按期建设,对有利于带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社会投资项目要全力抓好服务、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快推进今年安排的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和社会投资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对仍未开工的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重点项目,要加强督查督办,确保顺利开工。提高产业投资,尤其是生产性投资的比重,通过投资结构调整带动创新能力提升。

    (三)扩大消费需求,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消费增长面临一些制约因素,比如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家电下乡”等政策退出、消费结构调整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居民即期消费和消费信心。随着宏观经济运行基本平稳,消费预期有所改善。近期国家连续出台了扩大信息消费等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增城挂绿湖水利工程、教育城、地铁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为消费平稳增长提供更坚实的基础。针对目前网络消费增长快于实体店消费,加快推动企业利用电子商务促进商业模式创新,拓展商品销售渠道。抓好富港东汇城、挂绿广场等商贸中心运营,推进大连万达商业广场、新塘信盈城、东凌新东城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着力提升消费环境。积极参与“广货全国行”、“广货欧洲行”等促销拓展市场的系列活动,以节庆旅游带动购物娱乐和住宿餐饮业发展。优化消费环境设施,重点打造、提升生态旅游业和都市农业发展水平,提升传统商贸业,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大力扩大消费需求。

       (四)积极开拓市场,稳定外贸出口

    加强政府推介,以展览会、产品推介会、贸易洽谈会等多种形式,提升增城品牌的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建立重点企业跟踪服务责任制,帮助企业开拓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出口市场,加强对福耀玻璃、豪进摩托、博创机械等重点出口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努力提高汽车、摩托车等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促进牛仔服装等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增长;优化通关环境,主动服务好企业办理出口退税业务,提高商品通关效率。继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引导外贸企业技术创新,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高技术、环保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自主品牌产品和大型机械、成套设备以及优势农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巩固传统市场出口份额,夯实未来发展基础。

        (五)切实加强经济运行预警监测,确保实现经济增长目标

        进一步加强全市经济监测和预警工作沟通协调,定期督查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及年度预期目标执行情况。目前我市经济增长动力仍主要来自工业、商贸、房地产业三大主要行业,贡献率超过八成。因此,要实现全年增长目标,进一步加强目标管理,开发区、职能部门和镇(街)要紧盯各自承担的目标任务,密切跟踪重点行业的发展态势,确保继续发挥其经济增长主引擎的作用,按照序时进度,量化细化月度数据,全力以赴确保各项经济指标分解任务顺利完成。

     

                                            执笔:刘杰菲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